6月30日,中央深改委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强调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加快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加快制造业生产方式和企业形态根本性变革,夯实融合发展的基础支撑,健全法律法规,提升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水平,加速推进“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型。
01智能制造-定义
智能制造(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IM)是基于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贯穿于产品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的全生命周期,具备深度信息自我感知、智能优化自我决策、精准控制自我执行等功能的先进制造过程、系统和模式的总称。智能制造的基本特征包括:以智能工厂作为载体、以生产关键制造环节智能化为核心、以端到端数据流为基础、以全面深度互联为支撑。智能制造将驱动制造系统向敏捷响应、高质高效、个性定制的方向发展。
由于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制造业,使得制造外延有所延伸,不再局限于生产过程,而是扩展到企业的全部活动,因此产业链上下游辐射面也更广。整体架构上来看,智能制造可划分为感知层、网络层、执行层、应用层。从产业链来看,智能制造上游是制造行业的零部件(元器件),中游是网络层的相关信息技术、管理软件等,下游是执行层和应用层,以机器视觉、3D打印为产品构成的自动化生产线和智慧工厂。智能制造细分产业链可分为:系统集成商、智能装备、工业数据库和云计算、工业生产软件、工业互联网、智能生产,细分产业链可以将技术创新融于产业链布局。
智能制造发展动因
不管是工业4.0还是中国制造2025,都将智能制造划至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地。尤其是在十四五规划的关键节点,智能制造的发展都将提上具体日程。在国务院国资委监管的97家央企,大多以制造业为主业,或与制造业关系密切。在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方面,央企势在必行。
02智能制造-发展阶段
由于制造业体系庞大,涉及的行业、领域众多。不同行业及领域的企业在生产经营中的主要关注点各异,要解决的问题也千差万别,因此制造业企业的智能化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适化路径,需要结合自身的业务发展现状,探索出一条属于适合自身企业发展的路径。但智能制造在整体架构和顶层设计上也并非无迹可寻,制造业央企正在有计划的,阶段式进行制造业关键环节升级和改造。
智能制造发展阶段
智能制造发展需经历不同的阶段,每一阶段都对应着智能制造体系中某一核心环节的不断成熟,分为自动化、信息化、互联化、智能化四个阶段。其中,自动化是智能根基,信息化是强劲动力,互联化是实现智能制造的必经之路,智能化是实现智能制造的终极大考。
自动化是智能根基
在某种程度上,新一波的自动化浪潮将会把自动化技术越来愈多的应用到具体的业务场景当中。实现自动化常常被误解为实现了智能制造,虽然智能制造的外延要远远大于自动化,但是也足以显现出自动化在智能制造当中的基础性作用。自动化在产品生产环节是聚焦设备层面,主要指配备自动化设备,而在新时期则主要体现在业务流程的自动化(BPA)。业务流程可以根据组织活动的很多不同的部分及环节进行确定,包括销售、管理、运营、供应链、人力资源和信息技术,贯穿于企业经营的各个板块。
信息化是强劲动力
信息化将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现代管理技术与制造技术相结合,可以改善制造企业的经营、管理、产品开发和生产等各个环节,提高各个环节的联动性,提高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和企业的创新能力,降低消耗。带动产品设计方法和设计工具的创新、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制造技术的创新以及企业间协作关系的创新,从而实现产品设计制造和企业管理的信息化,在当下,更多被理解为数字化。
互联化是必经之路
互联化是指建设工厂物联网、服务网、数据网。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应用与发展,生产现场少人化、无人化是制造业的大趋势。但无人化、少人化的生产现场需要支持人机稳定交互的技术平台,进行设备对接、设备调度、指令传输、信息反馈等。因此,目前泛指基于物联网技术,实现人、设备、物料等参与生产全过程间的个体之间的互联互通,通过智慧设备来采集关键数据,提供优化分析建议,提升产能、品质与销量,最终向智慧工厂升级。
智能化是终极大考
在信息化、自动化基础上,推进智能化是个系统工程,其前提条件是深入实施数字化工程,并从设计、工艺、生产、服务保障、管理的智能化五个方面入手,涉及到诸多工业软件的集成应用,如智能装备应用、设备联网、数据采集、业务流程优化等,还和精益管理相关联。为此,制造业企业需建立自身的专业队伍,并选择若干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如咨询服务机构、智能制造的整体集成商、解决方案提供商和服务商等,做到内外联动,才能有效为企业的智能制造之路保驾护航,最终做到实现智能制造。
03智能制造-产业链
在明确发展阶段的基础上,智能制造的实现需要多个层次上的技术产品支持,从布局完整产业链着手。
智能制造产业链
由于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制造业,使得制造外延有所延伸,不再局限于生产过程,而是扩展到企业的全部活动,因此产业链上下游辐射面也更广。整体架构上来看,智能制造可划分为感知层、网络层、执行层、应用层。从产业链来看,智能制造上游是制造行业的零部件(元器件),中游是网络层的相关信息技术、管理软件等,下游是执行层和应用层,以机器视觉、3D打印为产品构成的自动化生产线和智慧工厂。智能制造细分产业链可分为:系统集成商、智能装备、工业数据库和云计算、工业生产软件、工业互联网、智能生产,细分产业链可以将技术创新融于产业链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