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随着以智能制造为核心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到来,国家推出“中国制造2025”战略行动纲领,旨在大力推动国内工业产业向智能制造方向发展,实现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
《中国制造2025》内容概览
在“中国制造2025”9项战略任务和重点中的“强化工业基础能力”一项中,特别提到“四基”,即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和产业技术基础(以下简称“四基”)。其中,电子元器件作为制造业的基础零部件,占据重要地位。同时在“质量为先”、“加强质量品牌建设”和“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制造”的战略背景下,与其相匹配的元器件检测领域发展也日渐受到国家的重视。小到手机电脑,大到国家航天器材,元器件已被誉为科技产品中的神经元,检测环节作为元器件供应链的关键环节,保证电子元器件的可用、适用、好用,时刻牵动着中国制造产业发展的敏感神经。
坚持“质量为先”,元器件检测显担当
2020年和2025年制造业“质量效益”主要指标
注: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是反映我国制造业质量整体水平的经济技术综合指标,由质量水平和发展能力两个方面共计12项具体指标计算得出。
我国制造业正处于由大变强、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必须认真落实《中国制造2025》提出的“质量为先”基本方针,加快形成以质量品牌为标识的竞争新优势。坚持把质量作为建设制造强国的生命线,强化企业质量主体责任,加强质量技术攻关。同时落实具体指标,通过“质量效益”主要指标可以看出对制造业质量竞争力、全员劳动生产率都提出了更高的增长要求。在实现“质量为先”的过程中,把好元器件检测环节是第一道且至关重要的关卡。元器件检测是生产环节的前期奠基,是质量把控中的质量基础,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其重要性在《中国制造2025》战略任务部署环节也得到充分重视。任务部署环节中规定,针对汽车、轨道交通装备、大型成套技术装备、关键原材料、基础零部件、电子元器件等重点行业,加强可靠性设计、试验与验证技术开发应用。同时,完善检验检测技术保障体系。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工业产品质量控制和技术评价实验室、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鼓励建立专业检测技术联盟。目前我国电子元器件检测技术已经日趋完善,检测体系日渐成熟,充分解决元器件研发与应用之间出现断层的问题,严把质量关。
强化“创新驱动”,元器件检测积极实践电子元器件作为四基之一,中国制造2025明确提出要夯实基础,加强“四基”创新能力建设,以“创新驱动”为指导思想,坚持把创新摆在制造业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促进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走创新驱动的发展道路。企业也要各按步伐,逐步推进。
用友网络在“中国制造2025”的政策背景下,发挥在制造领域的专业优势,应用物联网、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按照智慧工厂模型,提出元器件检测智能化解决方案,切实解决检测单位在传统筛选检测过程中存在的计划管理不合理、过程管控不透明、联动性不够、人工依赖程度高等问题,实现检测业务的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为同行业的技术研究、应用实施提供有效参考,助力检测单位实现检测领域的创新实践。
推进智能制造,检测领域数智化力做标杆质量建设事关制造强国战略全局,是一项系统工程和长期任务。智能化试验管理的进步、创新和革命是促进试验检测行业突破现在的瓶颈迈向新发展的强大驱动,也是面向“中国制造2025”守好质量关,实现制造强国的重要保障和实现智能制造的关键环节。已经具备数字化制造基础的大型装备制造业,要大力推进智能制造,建立智能制造示范平台,力做行业标杆。
用友网络-试验管理数智化
以用友央客对航天科工防御技术研究试验中心的MES系统三期建设成效上来看,元器件检测领域正基于大数据、云计算、工业互联网等网络信息技术,与产业间交互融合,逐步实现商业模式的创新升级。通过MES系统的三期建设,科工防御技术研究试验中心逐步建立自动化、智能化的元器件可靠性试验管理平台,有效的利用企业资源,社会资源,促进产能突破。通过可靠性试验管理平台对内提供劳动、生产资源的自动调配,试验周期预测,产值分布挖掘等提升管理效能、辅助经营决策的服务;对外均提供生产厂商质量评价、器件选用推荐、不同批次质量对比开展多维度分析、进行立体的数据分析与挖掘服务。同时基于大数据,实现企业试验管理模式优化,产品质量服务保障能力提升,从而使其上层建筑在“量”和“质”上双效提升,形成示范效应。
用友网络,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信息网络为基础,助力元器件检测单位实现试验检测领域的数智化转型、智能升级,构建创新型数字化服务体系及商业模式。